湖南将放开车用天然气价格,价改推动需求增长
本报讯(全媒体记者 林志滨)今年3月18日晚间,王富仁先生接受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电话采访。采访接近尾声时,他特意告诉记者其正在进行的一个研究课题:“新教师论”。
“这个课题正在进行中,还没有发表,简单提一句吧。”王富仁先生当时说。这或是其生前研究的最后一个课题,王富仁先生对其的研究,便起源于在聊城的任教经历。
从1970年大学毕业后被分到聊城四中担任语文教师,直至他考上研究生离开该校,王富仁先生有近10年的中学任教经历。“新教师论”,正是源于这期间他对中小学教师的理解和思考。他这个时期所教学生后来的成长情况,进一步加深了他对中小学教师的理解,也证明了其提出的中小学阶段教师仍应为教学主体的观点的合理性。
如今,王富仁先生已经逝世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,他依然带病对“新教师论”孜孜以求地研究,为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寻找着通途。王富仁先生说,在聊城四中近10年的任教经历,对他这一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。
纵观王富仁先生的一生,他一直跋涉在一个又一个学术课题之间。在20世纪80年代,他便以“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”的全新视角阐释鲁迅小说。这是中国鲁迅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成果,也是新时期中国文坛思想启蒙的重要标志。
此后,王富仁先生又致力于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、中国左翼文学研究,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顶尖学者。
2005年,他又率先提出“新国学”理念,并鼎力倡导,成就斐然,在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。为此,他主持完成了汕头大学“十五”211工程重点项目“新国学研究”。